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筹谋之百变人生 > 第94节 好似自家人

第94节 好似自家人 (第2/2页)

按规则,探矿权可以选择转卖,并且能获得一定的巨额财富,但不代表有绝对开采权,只是有优先申请开采的权利而已。

所以,不管何种情况下,申请开采权之日,就是真正争夺之时,那些有能力伸手的个人或组织,会各种刁难、阻扰,或许污蔑或者造谣,总之,使用一切可用的手段让你放弃申请开采权。

大成集团具体要面临什么样的波折不得而知,但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就没有问题……,无非是利益争夺间通行的技巧而已,防范准备当然是必须的。

韦微说的第二件事也和黑伍海的铁矿藏有关,金河口水电站已经顺利的拿到手,当地行政部门基本属于半卖半送,谈判团队还争取到很多优惠政策。

买方和卖方都认为占了大便宜,特别是卖方,在他们想不出如何盘活这座水电站的办法的时候,居然有人接手,对方还答应,只要集团正常运转,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关闭水电站的苛刻条件。

行政部门猜到大成集团会有什么挽救措施,但不管什么举措别人肯定要花费巨资,他们的目的只要甩掉包袱,如果能让水电站的电力恢复以往、或者加大辐射周边当然更好,这对他们也算吸引投资、造福一方的举动了。

第三件事,一个规模巨大的铁矿脉公布出炉,自然会对钢铁产业链造成一系列的冲击,特别是针对本地出口的澳洲铁矿业,它的股票、期货将会受到影响。

所以,如何让资本在金融市场炒作也成为今天的一个议题,这也是集团下恒信金融投资公司不能放过的吸金机会。

柳婕的分析,黑伍海矿脉的申请属于公布阶段,还没有进入开采阶段,所以金融市场铁矿相关行业受到的冲击有限,操作不好,还不如季东亮给的‘内幕’消息收益高。

但消息的来源、情况的好坏,主动权都掌握在大成集团手里,如果控制好利好和利空消息的节奏、把握好指数曲线的波动,上行下行都杀入资金进行短线博弈,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如此高难度的操盘,已经脱离的季东亮能力的范畴,所以他的账户依旧交给柳婕打理,这种情况,怕是以后成为常态了。

另外,现在手里资金越来越多,不管是季东亮的批量管理,还是柳婕精细投入,一个人操盘都是不现实的,这当然寄托恒信公司的新型机制了。

说到柳婕管理的投资公司,是今天的第四件事,成功收购陈乐风所在的投资公司,季东亮早几天就知道的事,目前,重组改制已经完毕。

投资公司的目的如果仅仅服务于大成集团自身,硬件设施和人员数量已经完全符合要求,但对机制运作效率如何,柳婕还持观望的态度。

随着改制结束,恒信金融投资公司的职位也有所变动,柳婕任公司执行总裁,以前唐一洲投资公司的职员丁宁任职行政与业务总经理,而季东亮的表舅陈乐风,任职技术与投资总经理。

在收购的投资公司原有人员当中,与陈乐风业务水平相当的有几个,但在相同条件下选经理,自然用熟不用生,不过柳婕也没有慢待公司每个人。

第五件事,是委托调研公司,对半导体和精密制造两个行业调研的结果已经出来了,用时一个月左右,这个速度得益于别的公司做过这方面的调查,只是对大成集团的要求做了另外的补充调研而已。

韦微整理了数据,以半导体行业来说,她先按产业链条体系分类,抛开产业链的基础供应链和常规技术型半导体行业,眼光放在属于尖端技术的种类上,但分支算下来,也是多如天上的繁星。

这样分辨寻找大成集团切入涉足的行业范围太广,韦微又按照市场上商品从无到有必须要经历的设计、制造、封装三个阶段来分类。

半导体也如此,细化到产品类型、拿季东亮最希望涉足的芯片产业来举例,也分成这三个大组成部分,设计、制造、封装。

芯片设计部分也可以说是技术研究,这些对季东亮来说是现成的,但制造和封装两个部分,涉及五十多个行业,五千多道工序。

这些要许多工艺独立的工厂,里面需要专门的精密设备厂生产出对应五千道工序的设备,需要几百种物料,另外,还需要超净的空间、排风和净化系统等等,综合资金投入就是个天文数字。

当然,大成集团可以只做设计,其他部分外包,现今很多超大芯片公司就是走的这条路。

但是有个问题,季东亮拿出的技术超前一点怎么办,外包制造的工艺肯定跟不上节奏,不管原料,还是设备部分,所有的环节都要重新开始。

这还是能找到可以使用、替代的材料,能制造出可以生产的设备的情况下,如果是来自一千年以后的芯片技术呢?那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不同的物质,不同的工艺……,可以说,那是一条不同的产业链。

韦微和柳婕看到这份调研报告,第一次感觉头大,她们发愁的不是前面所说的技术部分。

而是通过自身的角度看待发现,庞大产业需要无数的人才储备,从技术到管理到供销,执行没问题,但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时间还‘有点’长……

韦微给出两条建议,一是自主慢节奏的经营,从半导体几个核心行业开始,站稳脚步,随着人才、设施等配套项目跟进,再慢慢涉足拓展到其他方向。

另一个建议是小步快跑的,成立一个大型、多元化的半导体公司,以设计、技术研究为主,不止芯片,而是电子信息产业中所有的硬件产业,只要以半导体为基础,技术含金量很高的项目都去涉足。

有了这样的电子科技公司以后,再分两步走,一步是所有科技公司的老路,制造外包;另一步是走类似与迅江通讯集团技术换股份的路。

这样可以用技术换取制造、封装公司的股份,争取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让制造方面的技术跟上大成集团的设计节奏。

当涉及核心技术的制造、封装公司,集团方面可以组织架构,也可以投入资金全资收购其他公司再投入技术,拓展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变。

韦微的第二条建议和季东亮的想法不谋而合,那次与熊良庆谈话后,经济渗透、行业渗透一直是他在考虑的问题,对于如何布局,脑海里已经有了轮廓。

大规模的技术换股份、收购部分或全部公司股份不光要体现在半导体行业,包括精密制造、军工制造、航空制造等等尖端产业。

既然是渗透计划,重点当然是国外,形成控制是关键,而且……要悄悄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