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重生三国之大将军何苗 > 第39章 去南阳?

第39章 去南阳? (第2/2页)

经何苗那晚的救治,那些受伤的兵士没有一个因伤而死,这其中有何苗护理的功劳,也幸好天气不算炎热,没有人伤口感染。也正因如此,何苗在军中多了个外号,叫“小神医”。

“车骑这医术也不知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世间莫不是真有天授乎?”

屠户家与医家不会有多少交集,而且医术这门学问,若不是自小跟随良师,或是家中世代行医,旁人最多也就是知其皮毛。

“或许吧。”何苗敷衍地回答道,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只好这样说,再者,此时的医道终究是小家之道,入不得士大夫的眼。

“彧还不知车骑为何选择去南阳?”

“南阳是故土,希望回家乡能让家母与妹妹得些许慰藉。”

何苗不好跟荀彧说自己知道天下即将大乱,只好用回乡的借口,而何太后此时的精神状态确实不好,不愿离京,连带着舞阳君也是如此。何苗好说歹说才劝住,用的理由,或者说借口是外戚不离京,弘农王就有生命之忧。

何太后原本还因儿子退位,跟何苗一直在纠缠,直到听到自己的儿子可能会死才安静下来。

荆州到三国鼎立前,几乎没有战乱吗,而何苗与何太后又是宛城人,去那里至少还有些乡里之谊,不至于孤立无援。

“可若车骑要去荆州,为何带上这些兵马?荆州又没有叛乱,此举不合国法,恐引人非议。”

荀彧的话是为了何苗好,无论在哪一个朝代,军权都是非常敏感的话题。

兵者,国之大事也。

岂不见董卓带着这三千兵马入函谷就引得朝野多少非议,而在这京师周边,三千兵马只是毛毛雨。但外出的兵将不同,一千五百名先帝所设、大将军亲自统领的精兵,加两千骑兵,任何一个州郡都不能不严肃对待。

虽说一州常设之兵有两万余,可去掉上官吃空饷的部分后,兵员数量不会高过满额的八成。当然,边地的凉、并、幽三州除外。

而这八成的兵员中,绝大部分又是各郡、各县县尉的民兵,和各乡、里没有官吏身份的游檄、亭长。

除去这些人后,每个州的常设兵力有多少就可以大致估算了,何苗的这三千五百兵足以将其击溃。

“荆州刺史王叡乃琅琊王氏出身,上任也没有几年。此人喜好清谈,爱与名士往来,不论其才干,且甚厌寒门。”

何苗的记忆中只有王叡这样一个人名,其他概不知晓,倒是幸得有荀彧在此,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地就去人家的地盘。

“车骑若要在荆州暂避,得与其交好。彧可代车骑往之联络,王叡应该会卖我叔父一个薄面,与我见一面,若车骑能寻得一二名士与他分说,彧可让王叡不过问车骑在荆州之事。”

荀彧说的名士可以是白身,但不能一直是白身。

如马融、蔡邕、郑太之流,不仅有才学,还数度为官,门生不计期数,这种人就能受王叡敬仰。

如刘表、孔融、刘岱等,不仅为名士,或为宗亲,或有家世,还皆为清贵之官,此等人也能得王叡礼遇。

而如荀爽、陈寔等,虽声名显赫,却权低位卑,这等人就只能让王叡卖个面子,但若想让其行方便,则几乎不可能。

何苗听荀彧说到这里,才想起来刘表哪儿去了?那个志大才疏之辈的刺史之位去哪儿?何苗之所以选择去荆州,未尝没有刘表的原因在。

想到这里,何苗沉声念了一个名字:“刘表..”

刚审完禁军的北军中侯走在宫室之中,突然打了个喷嚏,疑惑道:“最近也不算冷啊,莫不是这皇宫阴气太重?”

北宫以皇帝妃子的居所为多,刘表这个猜想不无道理,他已经在想着审完禁军定要去阳气足一点的地方驱驱身上沾染的阴气。

注:汉一石约为三万克,也就是三十公斤。

二战日军的口粮约为每日一公斤不到,但汉末的水平肯定到不了这个数值,只能辅以杂粮、渔猎、果蔬,而且现在还不是战时。

以这个数据估算三万石粮草足够两万都亭军食用月余。

其他与史实有出入的地方是剧情需要,比如史料中是伍琼举荐的各地刺史、郡尹太守,还有王叡和刘表的评价也是小说家之言,看官若有疑虑一笑置之,不必较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