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征兵令 > 蜀郡太守

蜀郡太守 (第2/2页)

“当年司马错将军入蜀地,经石牛道越七盘岭进四川,经朝天驿往剑门关才抵达成都,部队疾行整整走了两个多月。若是供人行走,倒也无大碍,然而要运输粮草,此间栈道需重新加宽,尚需时日。”

“如此工程定然浩大,来来回回就需要不少时日,敢问郡守可有他法?”

“若通水路时间也未必能够缩短,这巴蜀水系密集,更兼水患猖獗,行船一旦有失那便是船毁人亡,万劫不复,这是其一。”李冰从怀里掏出羊皮地图,指着说,“巴蜀的江河都是先往南流,再往东流,最终都到了楚地,若是走水路,那就有点南辕北辙的意味,这是其二也。”

“陆路太长,水路太险,李郡守可有良策?”

“二郎可有好的计策?”

“丞相、父亲,二郎以为还是陆路运粮。”坐在一侧的李二郎一个激灵,从二人的对话中回过神,“虽说蜀道难运,但出了蜀地那就方便许多,二郎刚刚在想,从成都到咸阳这千余里路程,平坦之路用马车,山地之路用马驮,栈道之路用人扛,路窄则宽之,路绝则修之,如此先遣一支施工队探路,随后再发运粮队,这样便不会有所耽误。”

“丞相以为如何?”

“眼下也唯有如此,蜀郡的库存粮食几何,能够支撑大军多久?”

“各郡县粮仓皆满,粗略算下来,也得有几十万石,再以官府名义民间采购粮食,应该可以支撑大军半年之久。”

“如此,那便速速操办,采购之费用,睢即可回咸阳筹备,双管齐下。”

“二郎,你即可把成都城内的能工巧匠统统召集起来,明日一早在校卫场集合,另外再有三十名传令兵以供支配,所需工具由府库统一支配。”

“喏。”

第二天,校卫场人声鼎沸,木匠铁匠各种匠,凡是有门手艺的工匠都被叫了过来,大家众说纷纭,不知郡守大人有何吩咐,李冰在二郎的搀扶下,站在讲台上,“咚咚咚”拐杖重重砸在木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众人也随之安静了下来,李冰润了润嗓子,说:“乡亲们,今日叫大家来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大家帮助,那便是修路修栈道,放心,工钱会双倍给予大家。

“大人客气了,修路修栈道那是造福我蜀人,何谈帮助,那是自助!”

“大人爱民如子,大人有何吩咐尽管说来,何谈帮助,更何谈工钱了。”

“我们都已是秦国人,何其见外乎?”

......

“乡亲们,李冰在此谢过诸位,下面我给大家说一下安排:选出十名木匠按照我的图纸制造单轮车,越多越好!其余工匠随二郎按照地图路线修路修栈道,路断则补之,路窄则宽之,只要能够单轮车通过方可。传令兵火速前往各郡县各,令其自由安排地方人力五日内将府库存粮运往梓潼,到时本官会在那里等候验粮。大家可有问题?”

“我等无异议,听从郡守大人调遣!”众人异口同声道。

巴蜀之地沸腾起来了,李冰几乎动用全郡所有十六岁以上男丁,遇水架桥,遇山修道,整个蜀道都沉浸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凭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奇迹的双手,西起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千余公里。连绵不绝的运粮小车踏上古栈道,在咯吱咯吱响的木栈上,随时都有坠崖而至车毁人亡的可能下,翻山越岭终于到达了咸阳城下,秦王稷自是喜极而泣,命令运来的粮草不必停留,立刻送往渭水渡走水路送到长平去,秦王稷站在城门口,仿佛年轻了十岁,正是春风得意之时,秦国霸业指日可待。忽得两人靠近,灰头土脸,蓬头垢面的一老一少搀扶着跪地拜见道:“臣李冰携子二郎拜见我王,我王万年,秦国万年!”

“郡守快快请起,快快请起,这千里运粮之路何其艰险凶恶,郡守凭双手把蜀地和秦地连在一块成了一家。二十万将士嗷嗷待食,你用小推车把希望带给了他们,不但救了秦人,更救了秦国,你是长平的恩人,更是我大秦的功臣,待战事胜利,寡人定然好好嘉奖与你父子二人,以示国人!”

“我王殊恩,冰诚惶诚恐,长平必胜,秦国必胜!我王万年,秦国万年!”

秦王稷很是激动,拉着李冰的手,两颗白头相互搀扶进了咸阳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