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别人亮剑,我亮导弹! > 第134章 李云龙的思考

第134章 李云龙的思考 (第2/2页)

假如行军途中,后面的坦克发现一个装甲目标,连忙用反坦克导弹想将其炸毁,结果导弹拐了个弯,给自己的坦克来了一下……

那是不是连废铁都不如了?

这还只是自己同一支部队之内,发生误伤的概率要小于不同的队伍之间。

半岛战争,俄曼瑞克的飞机,没少轰炸自己的步兵。

反而对排着整齐的队伍,还热情地向自己挥手的志愿军视而不见。

后来,俄曼瑞克的步兵看到自家的飞机来了,气愤地用高射机枪对着飞机射击!

飞行员见下边有人对空射击,更加坚定地认为正面的人是志愿军,更加卖力地执行轰炸任务。

这说明误伤自己人,在战场上绝对不是什么稀罕事。

再好的装备也要有人会用才行。

这个时候要建设装甲部队用来对付鬼子,ZtZ-41A型主战坦克,还真不见得有特三四坦克好用!

特三四坦克更适应当时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准,没有那么多的高科技装备。

随着装备技术含量的增加,操作难度呈抛物线样改变。

先由低到高,再由高点降下来。

这是因为,武器的更新换代,往往先要考虑到威力,当威力提高满意之后,再更新换代的时候才考虑操作的难易。

比如反坦克武器由火箭筒到反坦克导弹,威力在提升,操作难度也在提升。

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实现发射后不用管,难度就又降了下来。

现在希森特姆公司提供的武器,还是以威力为第一考虑因素。

因为操作的复杂性,加大了装备部队的难度。

就比如当初的155榴弹炮,如果没有炮兵天才王承柱,不知道要晚多少个月才能形成战斗力;甚至可能这段时间长度要用“年”来计算。

稍微懈怠一下,说不定就赶不上抗倭战争了。

再比如当初若不是工程兵们日夜不停地研究铺路、架桥设备的使用。

就凭当时山西一带的道路状况,那些155榴弹炮哪也去不了,只能待在一个地方当固定火力点。

不仅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还得抽出大批步兵来保护他们。

还有远程火箭炮,如果不是恰好有人学习无人机特别快,远程火箭炮误差就会很大,威力也就大大下降了。

还有特种战天才刘为国、导弹天才萧占武等等,都是在恰当的时候,恰好发现了他的天份。

但是这类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比如自己想建立重装合成团,不能保证一定会出现一个装甲战天才,而且还是一个接受能力超强的天才!

最靠谱的,还是需要普遍提高战士们的文化水平才行,这样才能培养一大批人才,再优中选优。组成一支高科技部队。

这段时间需要多久呢?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等一百年吗?等不起啊!而且,百年树人也不是说培养一个人要一百年的意思。

而是指的要持之以恒地坚持教育。

不管怎么说,慢慢培养人才总是太慢。

要获得人才,还要想其他的办法。

一句话:缺人才!

极度缺人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