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烟雨东晋 > 第二部分:通商丝路,折戟林邑 40:太极殿缉拿洋使,御史府求助谏臣

第二部分:通商丝路,折戟林邑 40:太极殿缉拿洋使,御史府求助谏臣 (第2/2页)

君士坦丁王国的使者,初次拜见,便被朝廷抓捕,着实让桓豁沮丧万分,桓豁觉得抓捕使者,太过轻率。本来是件好事,竟被庾氏叔侄说成了恶人。

等在外面的谯秀坐在车辇中,一看桓豁这般沮丧,笑着问道:“桓从事,这是何事烦心?”

“好心不成,反害了使者。”桓豁道。

谯秀道:“能怨何人,只能怨那使者,褐发高鼻,番相异相,犹如五胡,人见人惧,自然不能顺利。”

桓豁道:“此事办成这般,如何交代?”

谯秀道:“这也不难,找京城显贵,变通打点,两国交兵,尚且不杀使者,好歹让朝廷赦免使者。”

桓豁道:“若是别人差遣,也好说话,你我都是桓大将军属下,京师大臣,对我兄长多有忌惮,尤其那庾家人,更是难以两立,找谁为好?”

谯秀摸了摸花白的须髯,说道:“在京师之中,别人老朽不认得,但有一位巴蜀老乡,到可前去。”

“哪一位?”

“王彬之。”谯秀道:“王彬之,字道生,蜀中遂宁人氏,拜王彪之门下,在御史府上任职,但与京城王氏,交往深厚,必能帮着引荐王彪之,解救使者。”

桓豁早就知道王彪之大名,只不过自己不甚熟悉,桓豁道:“若能求助于王彪之,再好不过,事不宜迟,趁着天色未晚,你我现在就去。”

......

这位王彬之,在御史中丞王彪之府上做开府校尉,一听老家来人,王彬之赶忙来迎。

只因三国时期,谯周的威名,使得巴蜀无人不敬谯家人。引到王家住所,谯秀、桓豁说明来意,王彬之道:“西域使者,无故被捕,晚生虽无能为力,但可为二位引荐我家御史大人。”

桓豁道:“莫非就是御史中丞王彪之?”

“正是。”王彬之道:“彪之大人,为人刚正,厉声正色,决断公正。当今琅琊王氏,唯有王彪之、王羲之最有威望。”

“那王御史几时回府?”

“日落之前。”彬之道。谯秀、桓豁互看一眼,觉得半日也能等得,便在府上候着。

等到日落之时,御史中丞王彪之回府,王彬之赶忙跟了过来,作揖道:“启禀大人,今日有征西大将军桓温两个从吏,求见大人。”

王彪之一听,问道:“桓温从吏,找本官做甚?”

“只因今日,西域使者入朝,当堂被捕,二人不好交差,登门求助。其中一人名叫谯秀,与下官同乡,便来到府上,想求大人说情。”

“谯秀?就是桓温在西川拜的军师?”

王彬之道:“正是。”

王彪之道:“今日之事,我也知道,本与我御史中丞无关,看在谯秀在巴蜀的威名,姑且命其来见。”

王彬之传了话,桓豁、谯秀一起来到前堂,王彪之刚换了一身便服,见这两人一老一少,老的眼花耳聩,少的俊美不凡。

二人久闻王彪之的大名,王彪之有个响当当的绰号“王白头”,王彪之年轻之时,便早早白发,二眉插鬓,眼含宏光,鼻正唇厚,面目刚严,一副短胡须,不苟言笑,生来一副铁面。

王彪之早年便知桓豁,先与谯秀行礼,又问道:“这位从事,其貌不凡,想必就是桓大将军之弟,三郎桓豁吧?”

“正是在下。”

三人宾主各坐,王彪之道:“今日朝堂,太后口谕,缉拿使者,二位有何异议?”

桓豁道:“西域使者,本为通商,并无恶意,朝廷不该以貌取人,当堂缉拿。”

王彪之道:“那西域使者,相貌奇异,与羯部相像,这等胡儿,大晋视若仇家,岂能不抓?”

桓豁道:“家兄收复西蜀,大晋威名大增,西域诸胡,无不敬服,意欲邦交。这犁犍国,远隔万里,西海之西,更应远交近攻,才是良策。”

王彪之摸了摸胡须,说道:“远交近攻,确实有理,可是太后不允,又能奈何?”

桓豁道:“我与庾希,总角之交,早年同窗,庾希在朝,以一言蔽之,可见难进忠言,不能广开言路,如此朝廷,又怎能使太后集思广益?”

王彪之听了这话,不禁微微一笑,又看谯秀意见,谯秀话不多,只说了一句:“海不辞滴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古人尚如此,何况如今呢?”

王彪之笑道:“二位所言,发自肺腑,出于公义,本官愿邀二位一起,入宫进谏太后。”

谯秀道:“老朽年迈,跪也跪不下,跪下起不来,还是桓从事随大人入朝吧。”

三人一番商议,决定待到明日,一起入朝进谏太后褚蒜子。真算得:

胡尘未尽盖残霞,五族中原铁骑骅。

曾许二京遥守望,故乡远别未曾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