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1270宋末求生 > 第174章 夜谈

第174章 夜谈 (第2/2页)

就比如宋,属于官僚君主制,将国家日常政务交给文官集团,然后垂拱而治,又用儒家思想培养忠君思想。

可是在高山看来,这种制度下滋生的文官集团到了后期将难以制约,甚至直接威胁到君权。

贾似道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他主政的时候,朝堂上下近乎由他一言而断,皇帝都听他的意见,政令不经过他的同意将无法执行。

宋立国几百年,名臣名相何其多,可是往前看看,宋和进取两个字几乎绝缘,就算有变革者想出头,也会被文官集团打到。

同时因为宗亲贵戚、有功之臣只能享有富贵而不得干政,文官集团将更加肆无忌惮,进而又打压武将,武人生而低人一等,军队战斗力下降,文官统兵,奇葩的军令层出不穷。

宋被人笑称是历史上国土最小的一个朝代,也不是没有道理。

高山曾经非常崇拜一名皇帝,唯一一个封狼居胥的皇帝,确切的说是唯一以帝王之身封狼居胥的,永乐大帝“朱棣”,五征草原,北伐中追击败军至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勒石记功,何等豪迈。

可惜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逝。

朱棣大权独揽,事必躬亲,独断专行,以一人治天下,勤政,乾纲独断,一言决天下。

可是这种君主制对君王的要求太高,以至于自朱棣之后,渐渐的又重新回到了官僚君主制,文官重新站到前台,对其他势力的打压开始变得变本加厉,再也没了翻身的机会。

这种制度不是完全不可取,它尤其适合面对岌岌可危的局势,以一人之力将尽可能多的人团结到自己周围,同心同德,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改变力量对比,最终以弱胜强。

或许这是目前最适合自己的了,至于未来是否长久,他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朝着那个方向改变。

他可没有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的想法,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军权要牢牢掌握在自家手中。

是了,这应该也是大家能够接受的一条道路,自己怎么还在瞻前顾后。

想想人家朱棣,马踏金陵的时候可没有太多犹豫。

想至此,建国之事反倒显得迫在眉睫了。

建国之后,坏处有不少,比如面对大宋,将不再能够和之前那般随意了,事事都将变得正规化,也不能再向之前那样,跑去广州平叛,一旦大宋顶不住蒙元的进攻,亦不能直接前去帮忙,除非正式的官方求援。

同时,原本在蒙元人面前躲躲藏藏的他们将直接摆到人家的桌面上,在人家的舆图上会清晰的标明自己的所在,详细的情报资料也会慢慢聚拢到忽必烈的手边,未来可能承受忽必烈的格外关注。

好处也不少,可以让手下人看到一条明确的上升通道,让他们更加团结在自己周围,为自己卖命。

而且有了这个名头,也更容易让百姓归心,不论是从大宋来的移民,还是北方的流民,自己也是一个汉人政权,想必忽必烈异族的身份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再加上相对宽松且开放的政策,完善的律法,百姓的生活有保障,他们也会更加珍惜所得的一切,更加拥护自己。

小民以利,官员以名,大事可期。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可以正式对外宣称周围岛屿的主权,摩逸岛是自己的,南方的诸多岛屿也将是自己的。

高山从未感觉自己这般有雄心壮志过,不禁反问自己,之前自己那样畏畏缩缩到底是为了什么,就算最初是谨慎,大概谨慎过头了吧。

自己不是再像当初那般弱小,只要敢想,团结在自己周围的这些人想着法的也会帮助自己完成。

自己的偶像是朱棣啊,不说能不能做到像他一样,努力努力一半也是可以想想的吧。

贾似道发现自己讲完之后,高山进入了沉思之中,眼光逐渐变得明亮,也不打断,静静地喝着茶。

贾义和贾信则是默默作陪,也不敢出声。

从想象中醒来的高山暂时就想到了这么多,具体细节还要慢慢想,但大方向已经有了。

首先律法就很好解决,他想唐律的基础上做出修改,辅以他来自后世的一些认知。

要知道他可没学过法学,不可能默写出各种法典,只能如此办,尽量做到完善。

而且就连宋律都是在唐律的基础上,以唐律作为蓝本制定的,唐律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都很成熟,自成体系了。

代表性的法典就是保存至今的《唐律疏议》,这是中华法系完备的标志。

有了完备的体系,在此基础上二次创作,就会简单许多。

贾似道可能就是目前他知道的最熟悉这些的人,于是高山便问道,“爹爹,不知你可熟知唐律?”

“你想问是否可以以唐律为范本制定律法?”

“我正有此意,想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我们的律法。”

“宋律就是参考了唐律,你为何不用宋律?”

“连宋律都参考了,那岂不是更好?”

贾似道想了想,说道,“也不能说更好,只能说更适合,这样,我那正好有唐律的刻本,你拿了去,再就是你从临安弄来的藏书中也有宋律,还是一起参考比较好。”

高山想想也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是正理。

贾似道又问,“我之前问你,关于贾家的事你可有答案了。”

高山心中明悟,笑着说道,“有完善的律法,八郎时刻谨记,任他人也挑不出毛病来,如此,大家都能长久。”

贾似道点点头,“这话不错,可是八郎这无事,未来在军中必然有所作为,门生故旧肯定众多,贾家后世子孙万一以此为基础图谋不轨呢?”

高山还没回答,却见贾义被吓到了,赶忙说道,“不可能,我们贾家与三郎荣辱与共,怎么会如此,我亦会约束后人。”

高山打断贾义,接下话题,“爹爹担心不无道理,为防止这样的惨事发生,我也有些想法,爹爹帮我参详参详。”

贾似道点头示意他继续,高山继续说道,“关于这点,我认为是权力过于集中,这军权当有一定限制,就比如军功将不再由各级将校直接上报,而是新设一部,平时不参与作战,只管记录军功和统管军纪,这些人不从军中选取,另外调派。”

“这不就是监军吗?”贾似道反问道。

“不一样,现在我们军队人数少,不需太多,等未来人数多起来了,再扩充队伍,但规模也不会太大,在各军种轮换,一到两年轮换一次,而且这些人不得干预领兵将领统兵。”

“虽不好,倒也可行,你又如何防止这些新监军谋私?”

“呃,这...”高山又被问住,光想着有这回事,其中门道了解却太浅。

高山是有很多想法,却都不完善。

贾似道突然又劝解起来,怕他走进了闭门造车的死胡同,说道,“一人力小,众人势大,我能肯定,你定有许多奇妙的想法,但是如何完善,你可以多问问众人的意见,这些人虽有私心,但是现在和你还是一条心的,将你的想法说出来,让他们帮你查缺补漏,最终你的想法都将完善,而且也不会寒了他们的心。”

正如贾似道所说,还不如将他的想法全部说出来,不论涉及军队,还是民政,即便各自有各自的私心,这些都事关他们的切身利益,不怕他们不将自己的想法剖析透彻,自己在从中计算,把握住主要方向,也不失为一条方法。

现在能够将问题抛出来,解决掉,总好比那杯酒释兵权吧。

夜色已深,贾似道开始赶人,他想要得到的已经从高山口中得到,直说,“年纪大了,精神头也差了,你能有此想法,就不会出大错。”。

至少高山在积极主动地去对权力限制,而不是想着直接剥夺,通过条条框框去合理限制权力集中在某些人手里,事先将问题想好,不至于到时要行非常手段,这样的态度就足够了。

高山带着繁杂的思绪和略有些亢奋的心情回了自己的小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