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重生就得支棱起来啊 > 第二百九十七章 偷师御膳

第二百九十七章 偷师御膳 (第2/2页)

第三天还有男子十米台,同样很有看头。

包括第四天的女子十米台,男子69公斤级举重;第六天的女子200米蝶泳、体操个人全能等等。

四人凑在一起选了选。

不过江姑娘有意替他省钱,说只看一个项目就行,重在体验。

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意见,能买到什么票,就去看什么。

李丘泽和叶飞随后出门买票,运气不错,买到了明天女子三米板比赛的票。

郭晶晶和吴敏霞这对组合,实力就无需赘述了,可谓碾压式夺冠。

翌日,当国旗在水立方上空迎风飘扬的时候,看台上的李丘泽四人,与周围的其他同胞一样,肃穆起身,行注目礼,内心激动澎湃。

切身体验了一把那种强烈的荣誉感。

也算圆了大家心中的一个奥运梦。

首都这地方,可以逛的地方就太多了,接下来的日子,李丘泽四人一边享受着奥运会带来的浓郁氛围,一边游山玩水,一边遍访美食糕点。

首都人将糕点叫作“饽饽”,所以卖糕点的铺子就叫作饽饽铺。

这边的糕点自古以来都是有名的。

你想想看,皇城根下的东西,差又能差到哪里去?

因此想要传承糕点文化,这老BJ的糕点是不得不尝尝的,要知道这其中不少都是流传下来的宫廷糕点。

自辽、金在这里建都以来,各个朝代都有佳品辈出。

首都这些饽饽铺多以“斋”字为名,烫金的字刻在古香古色的匾额上,光是招牌就十分讲究。

京派糕点特色突出,在悠久的美食文化熏陶和融合之下,吸取了汉、满、蒙、回、藏等多个民族食品的精髓,将荤、素、南、北、甜、咸等特点都融合在一起。

这就形成了京派糕点。

而说到京派糕点,首屈一指的,当属在这边大街小巷都能看见的“稻香村”。

稻香村的起源是从1773年开始的,距今已有245年,最早发迹于苏市。

话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在苏市品尝过稻香村的糕点后,赞叹为“食中隽品,美味不可多得”,并御题匾额,之后名扬天下。

而首都的稻香村始建于1895年,也就是清光绪21年,当时叫作“稻香村南货店”,是首都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

在1926年被迫关张,后在1984年重新复业一直至今,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就连鲁迅先生寓居BJ的时候,也经常光顾,在《鲁迅日记》中就提到过10余次。

李丘泽四人光顾稻香村,本是满怀野心而来,最后却略感失望。

因为稻香村与一般糕点店不同,他们卖东西讲究一个“四时三节”,端午卖粽子,中秋售月饼,春节供年糕,上元有元宵。

什么季节卖什么东西。

所以很多糕点他们都没有尝到。

不过尝到的那些,确实不错。

据说稻香村制作点子的用料非常考究,比如核桃仁必须用汾阳的,因为只有那里的桃仁色白肉厚,香味浓郁,嚼在嘴里甜。

玫瑰花只用京西妙峰山的,因为那里的玫瑰花花大瓣厚,气味芬芳,而且必须是在太阳还没出来时,带着露水从枝上采摘下来的。

龙眼要用莆田的。

火腿要用金华的等等。

不止是用料考究,做工也是十分讲究的,讲究一个“凭眼”、“凭手”四字。

例如熬糖什么时候可以端走,全凭师傅的经验,早一分钟没到火候,晚一分钟火候过了,这就是所谓的“凭眼”。

“凭手”则是指将熬好的糖剪成各种形状,这全是手工活儿,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练就的,没有功夫是不行的。

叶飞在这里也算是正儿八经学到东西了,李丘泽就问他,稻香村的糕点,他直接动手,在材料不缺的情况下,能不能一次性制作出来。

叶飞说:“难!”

这就说明一些问题。

除了随处可见的稻花村外,首都这边还有些独一份儿的名品店,那可就真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过了这个村儿没那个店,比如“富华斋饽饽铺”。

他家售卖的糕点,全是皇家御用同款。

糕点铺的创始人名叫王希富,出身于伺候慈禧的御厨世家。

富华斋的糕点用料考究,制作精美,犹在稻香村之上。

毕竟人家做的是精品“小店”。

李丘泽四人造访这里的时候,发现一个意外之喜,使得叶飞眼睛都亮了。

李丘泽更亮!

这富华斋制作糕点,居然是全公开的,师傅们就在透明的玻璃橱窗内制作,食客闲来无事,完全可以观看,甚至鼓励你看,说是确保让客人放心食用。

李丘泽这时就在想啊,这王希富老先生心还真大,就不怕有人来偷师学艺吗?

是,你们是牛批,寻常人想偷也偷不着,那复杂的工艺普通人看着就头疼。

但是,我有大杀器啊!

站在玻璃橱窗前,李丘泽侧头望向叶飞,后者双眼一眨不眨,眸子里精光四溢,神情专注。

这回赚大发了!

娘的,这可是正宗的皇家御膳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